中国农网协同创新 绿韭生金
春日里,走进北京市房山区泰华芦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里一畦畦韭菜长势喜人,来自中国蔬菜花卉研究所、京津冀植保站系统、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的专家汇聚田间,召开第二届京津冀韭菜绿色防控技术现场观摩及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以“京津冀韭菜协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韭菜产业协同发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协同创新、优质韭菜品牌化区域一体化产销等全链条,聚焦产业一线需求,开展广泛深入交流和研讨。大伙都盼着能给京津冀的韭菜产业找出一条“安全、优质、新鲜”的好路子。
韭菜是中国特有蔬菜,其独特的辛香风味使其成为饺子、馅饼和春卷等传统美食的重要原料,受到老百姓的喜爱。但长期以来,其质量和品质问题备受关注,严重影响韭菜产业的发展。
图为科研单位的专家们汇聚田间,探讨交流。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韭菜产业相关专家和科研推广机构携手共进,围绕韭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协同创新成果斐然。这次会议展示了蔬菜花卉所研发的“日晒高温覆膜”防治韭蛆新技术和枯草芽孢杆菌“精量弥粉法”防治灰霉病等新技术,以及以两种技术为核心的“五化协同+六维防控”韭菜周年生产模式和“保护地韭菜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中国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吴青君说:“这些技术是我们多年研究出来的,从物理到生物方法一起用,既能快速解决病虫害问题,又能长期改善土壤,这是实现韭菜绿色、高产、可持续种植的关键。”她进一步解释,多种技术协同应用,不仅能有效控制病虫害蔓延,长期坚持还能改善菜田生态环境和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地肥力,为韭菜持续优质高产提供保障。
图为中国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吴青君在察看韭菜长势。
“在我这片韭菜示范基地里,已经好多年没喷过化学农药了,可韭菜长得一点不含糊。”泰华芦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李松涛总经理说起绿色防控技术带来的变化,满脸高兴。
2021年,合作社和合作,建了绿色防控示范基地,用上了覆膜灭虫、生物菌剂、天敌昆虫这些新技术,实现了绿色转型。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4年,合作社每亩农药成本从800元降到了150元,精品韭菜的收购价从每斤2.5元涨到了4元,年销售额超过了2000万元,产量和品质都提高了,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靠韭菜增收致富,必须把目光延伸到“种出来之后”的问题上:既要打造好品质,还要打造好品牌,通过精准营销,为好产品找到“好婆家”,带动产品涨身价、农民增收入。
除了能够了解好技术之外,这次参加会议的京津冀韭菜生产基地代表提出了产业技术需求,线上线下韭菜经销主体重点分享高品质韭菜消费需求趋势,与会生产主体积极互动,初步形成了多项考察合作事项。通过全产业链各方的深入交流,共同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升韭菜产业经济增长点。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处处长唐铁龙说:“京津冀三地要发挥各自的优势,整合资源,从选品种、推广技术到打造品牌,把整个产业链连接起来,扩大韭菜产品的市场,找到新的发展机会。”
现代农业不是种植业、养殖业的“独角戏”,而是农业全产业链的“大合唱”。政府及时补位,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农户、合作社、农业企业携手共同发展,才能更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这次观摩会开得很成功,把京津冀在韭菜绿色防控技术方面的成果都展示出来了,也为以后的合作指明了方向。相信这些新技术以后会推广得越来越广,京津冀的韭菜产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给消费者提供更健康的韭菜,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出一份力。”吴青君说。
(单位: 中国蔬菜花卉研究所)